岁末年初,回望2015年的武汉,可作谈资的事情千头万绪。年终策划《排行中的武汉》从大数据中寻找武汉坐标,也期从中找到2016的武汉方向。排行榜123网www.phb123.com)带你去看看排行榜中的武汉。
 衡量一座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,是件比较难的事情。不过到了互联网时代,幸福的刻度更容易寻找和衡量,而且可能比传统的问卷调查更真实。今年7月,以阿里巴巴旗下公司支付宝为代表的8家互联网企业,发布了一份《蓝色幸福指数城市报告》,武汉排在第五位,紧随广州之后,上海、深圳和杭州夺得前三甲。

 互联网覆盖不到的人群,幸福感又如何?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最近推出了“2015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排名”。在这个榜单里,武汉就有点靠后了,排第29名。这一前一后,一个关注年轻人一个关心老年人,大概就是幸福难以被定义的最好写照。


各种APP应用居全国前茅

高峰拥堵前十没有武汉

 《蓝色幸福指数城市报告》的评价标准有7个方面:生活便利、知识交流、空气质量、创业氛围、交通出行、旅行游玩和社交人气。报告一共评价了国内150个地方,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跻身前十的城市。

 那么,武汉在这7个指标上表现如何呢?从报告提供的数据看,武汉最突出的特色是城市生活“智慧化”程度高,在支付宝这类移动支付方面名列全国前茅。各种APP应用已经渗透到政府服务、医疗挂号、水电煤气、道路行车、超市餐厅及路边小店等诸多场景中。武汉人每天带个手机出门就可以吃喝玩乐一整天。另外,武汉也是北上广深之外“求知欲”最强烈的城市,在知乎社区的提问与回答非常活跃。

 堵车是大城市的通病,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很大。值得庆幸的是,在报告中“高峰拥堵Top10”中没有武汉的身影,北京、杭州和重庆是最堵的三座城市。

 全国最爱交友聊天的10座城市,成都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。不过在聊天的文明程度上,武汉人表现不错,排在第三名。可见虽然现实生活中武汉人“声音大喉咙喳”,内心却总是亲切友好的。


收入不算高 但敢消费、会消费

 说起幸福生活,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不可遗漏,那就是收入的多寡。反映在消费方面,就是购买力的强弱。虽说并非金钱越多越幸福,但要过得幸福的确存在着一条收入的“底线”。一个上班工作的人,要穿衣打扮,要社会交往,要恋爱成家,要买房买车,要育儿养老……一份稳定增长的收入,才能带来体面的生活。

 按照智联招聘公布的《2015年秋季各城市平均薪酬排行榜》,武汉以5537元/月排在第19位。第一名北京是8894元/月,多出3300多元。这一数据反映了武汉的人均收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
 今年前三季度,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80元。本报之前曾报道过,在此前提下,武汉市居民要购买一台16G的iPhone6s,需要工作37.1个工作日。而对于上海和北京的人们来说,购买iPhone6s则分别需要工作26.4天和27.5天。这种算法十分形象地展现了武汉人的购买力水平。

 不过虽然收入谈不上十分高,武汉人却敢消费、会消费。媒体报道,今年前11个月人均消费支出达42284元,较2014年全年的22002元增长近1倍。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人买了8台16G的iPhone6s,或者近4两黄金。

 上班距离及时间排第十 好天气不比北京多

 幸福还需要工作和生活兼顾,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谈不上幸福。“加班狗”当然是很惨的,但起码还有加班工资,每天若在上下班路上耗费太多时间,就完全得不偿失了。

 武汉有很多上班族每天从汉口去光谷上班,路程遥远。年初百度曾发布了一份全国50个城市上班距离及时间排行榜,武汉以平均距离13.95公里、耗时39分钟排名第十。全国300个城市的平均值仅为9.18公里、28分钟。我们或许完全不必觉得辛苦,因为这就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代价。北上广深的通勤距离和时间都在武汉之上,说明城市越发达交通越堵至少在这个榜单上是完全成立的。

 最后来看看空气质量。根据国家环保部的检测数据,武汉市过去一年月均AQI在全国364个城市中的排名有3次进入倒数30名以内,最好的排名为204名,整体看属于全国中下游水平。

 数据还显示,空气为优的天数武汉一年仅有7.7%,比北京少了一半,差不多是深圳的七分之一。武汉重污染虽少,但轻度污染天数占34.8%,是一线大城市中相对较多的

 

武汉城市活力超过旧金山

 本月,全球顶级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发布《武汉——新兴的世界级城市》报告,分析认为武汉正在转变为创新型城市经济体。根据仲量联行针对全球120个城市连续两年的追踪考察,武汉位列“2015全球最具活力城市”第八。

 该排名评价是否公允?记者收集整理了国内权威机构发布的一些排名情况,发现无论是从创新能力、教育质量、商业环境还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上看,武汉都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。以发展趋势而言,武汉人无疑应该充满信心。

 形容城市“最具活力”,实际上是说“变化和发展最快”,这与“武汉,每天不一样”的口号不谋而合。城市的发展动力,不仅体现在GDP增长上,也体现在创新的速度、适应创新的能力以及对新生技术和商业的包容发展上面。

 在全球120个城市当中排在第八,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排名。在所有上榜的中国城市中,武汉紧跟在北京、深圳和上海之后,超过了排名第十的重庆、第二十的南京和第二十三的广州。而且相比以科技创新闻名于世的旧金山湾区,武汉还要靠前一位。

 报告中特别指出,在国内60座大城市中,武汉过去三年的经济和房地产成熟度进步最为明显。而从武汉人的亲身体验来看,2012年到2015年,正是城市建设规模最大、速度最快的三年。随着中国经济重心逐渐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调整,武汉被普遍认为迎来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最佳发展机会。

 当然,我们也会面临世界级城市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:汽车数量暴涨、人口压力、基础设施不足和环境失衡等,这些都是来自于发展速度、发展规模本身的挑战。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则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。报告分析认为,武汉要想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,必须借助其培养和吸引人才的能力。创新和专业技能对于城市的持久发展必不可少。


中部武汉宜商宜学宜游

 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发布的《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排名》,武汉位列第七。香港、北上广深及天津,分列一到六位。南京、重庆、成都、杭州,沈阳和西安等,均在武汉之后。这份榜单,恰好从商业环境的角度证明了武汉的经济活力。

 2015年,仅从新增的商业购物中心来看,武汉人就多了不少好去处。据《全球购物中心开发最活跃城市》的调查,2014年武汉新建购物中心面积全球第一,而今年新增的面积比去年还要多。

 不过从“宜居城市竞争力”上看,武汉的表现就没有那么突出了,之前排在第26名。重建设轻管理可能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。

 在基础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方面,武汉在国内基本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。如果把武汉和国际上的教育大城进行比较,100万左右的在读高校大学生,同样也可以与纽约(130万人)和洛杉矶(110万人)相提并论。根据2014年UBI(大学商业孵化器调查机构)的数据显示,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世界14个最佳全球孵化器之一。而这只是武汉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。

 上海同济大学10月份曾公布全国首份“创业指数”榜单,湖北(武汉)位列综合创业能力第五名。而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新区评价结果中,东湖高新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。

 在《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》里,武汉的旅游实力位于15个副省级城市中第6位。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稳居全国榜首,近5年旅游市场年均增长率全国第一。对外地游客来说,黄鹤楼显然不再是武汉唯一的代名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