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中国古代一直是封建自然经济,也就是以农业为主,自给自足靠天吃饭。但是商业活动却随着王朝的更替越来越繁盛,出现了以地域为代表的中国十大商帮,其中以晋商、徽商和潮商为代表,一代代商人的精神和特点也影响着后世。虽然不像现在的富豪家族富可敌国,但是也足够称霸一方了,当官的对他们也要礼让几分。

  中国十大商帮:广东粤商、山西晋商、安徽徽州徽商、陕西秦商、福建商帮、龙游商帮、宁波商帮、洞庭商帮、山东鲁商、江西商帮

  一、广东商帮

  经商之道:靠地生财,金山珠海

  广东商帮又被成为粤商,还可细分为潮州商帮、客家商帮、海陆丰商帮等。广东商帮相比晋商和徽商在名气上更小,而且崛起时间更晚。真正强大起来已经是近现代,然而却一直挺立至今,对于广东各地的人们影响非常大。

  广东商帮非常懂得利用地形来创造商业利益,靠海发展海上贸易,与国际往来频繁。而且大海也象征着冒险、探索和宽广的胸怀,广东商帮为了赚钱,天不怕,地不怕,冒险精神尤为突出。“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”,爱拼才会赢一直是他们信奉的道理,并且心态开放,包容不排外。而广东商帮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潮州商帮,李嘉诚、马化腾都是潮汕人。

  二、山西晋商

  经商之道:宽厚存心,大气磅礴

  晋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中发展和崛起最早的,有500多年的历史,在明清时期是中国最大的商帮。虽然现在提到山西人们想到的都是煤老板,但是在古代晋商是靠盐、铁、木材等长途运贩起家的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,转入金融业,他们用先进的股份制、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,占据了中国的汇兑业务,开设票号、钱庄,堪称朝廷的“财政部”。而且业务遍及欧洲、东南亚等地。

  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和《乔家大院》就是对晋商的描绘。因为晋商的的传统是学而优则贾,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,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。所以晋商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,也才能诞生出这些经典影视作品。

  三、安徽徽州徽商

  经商之道:贾儒合一,长袖善舞

  徽商也是靠贩卖起家,经营盐、茶、山货等,在微商的鼎盛时期,有句话叫做“无徽不成商”。因为在当时微商的足迹遍布全中国,控制长江、淮河水运要道,甚至远渡日本、东南亚和葡萄牙经商。可以说在当时徽商的资本、从商人数、业务范围、活动区域都是无人能比。而且徽商善于和当官的打交道,而且喜欢当官,也因为“官本位”思想最终导致微商没落。

  四、陕西商帮

  经商之道:货通南北,利获东西

  如果说粤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中最敢冒险的,那么陕西商帮也不逞多让。陕西商人把商业看作一场战争,每一次商业活动都是与对手的一次博弈,在这种心态下,陕西商人形成了敢作敢为、敢于冒险的作风。但是他们能清楚的认识到商业中的风险,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。盐业、茶业、皮货业是他们的主要业务,与四川云贵一代商业联系密切。

  五、福建商帮

  经商之道:以海为生,海上之王

  福建商帮的兴起不太风光,因为近海,大量进行走私活动,这与当时朝廷的禁海政策显然是像违背的。福建商帮与沿海居民相“勾结”,建立了许多据点,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,囤积国外走私商品,以利销售。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倒塌,和帝国列强的入侵,福建商帮漂洋过海,在中国台湾、东南亚等地继续进行商业活动。

  六、龙游商帮

  经商之道:稳中求进,守本经营

  龙游商帮起源于浙江西部,其中来自龙游县的人最多,因此名为龙游商帮。在地理上龙游并不具备优势,但是经商手段非常高明。经营典当行、借贷,收入稳定。再用积累的资金投入纸业、矿业等商品的生产中去。敢为人先、海乃百川是龙游商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。

  七、宁波商帮

  经商之道:奇谋生财,以新制胜

  宁波商帮的兴起时间较晚,在鸦片战争后宁波商帮才脱颖而出,民国时期最为鼎盛。主要以银楼业、药材业、成衣业、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为主。以传统行业立命,再以支柱行业为依托,然后寻找新兴行业方向。宁波商最大的特点是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,活跃于国内和海外。

  八、洞庭商帮

  经商之道:审时度势,以变求存

  洞庭商帮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,但是徽商和晋商已经霸占了盐业和典当行,于是他们另辟蹊径,贩运米粮和丝绸布匹。到了鸦片战争后开始转向银行业、钱庄业等金融实体。看准行情,不拘于成见,只要有利就行,这是洞庭商帮的成功秘诀。

  九、山东商帮

  经商之道:大柔大刚,趋义避财

  山东商帮本应是中国十大商帮中最应该奉行儒家思想的,然而并非如此。山东商帮经商直戳了当、好爽诚实,而且以大官僚、大地主为主,普通百姓很少有人经商。但是山东上榜太过保守,也使得作为不大,致富之道也并不高明。

  十、江西商帮

  经商之道:多点开发,垄断经营

  江西商帮的经商之道,通俗点来说就是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分散投资,降低风险。江西商帮的人员大多是家境贫寒所迫,小本经营为主,以贩卖本地土特产起家,因此资本累计有限,难以形成规模。小农意识也影响到他们的资本投向,只求广度,不求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