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词条/百科 > 洧川镇
洧川镇

洧川镇

2020年9月,2020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名单出炉,洧川镇上榜。

2016年12月,洧川镇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。

2014年7月,洧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。

2010年11月,洧川镇入选第四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。

 

洧川镇位于尉氏县的西南边陲,东连朱曲,西接岗李,北邻大马,南与长葛县隔双洎河相望,镇政府驻地洧川距县城25公里。镇境南北长6.?公里,东西宽12公里,总面积55.3平方公里,占全县总面积的4.2%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39人,耕地面积62948亩,人均耕地1.36亩。

洧川,因处于洧水下游一片平川地带而得名。战国时分属郑、韩、魏三国。隋唐置洧州,唐贞观元年州废,宋因唐旧制。金置宋楼镇,设惠民仓于此。兴定二年(公元1218年)以宋楼镇置洧川县。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因河患北迁十里于今址。景太二年(公元1451年)修土城,周长九里四十步。清沿明制。康熙十年洧川辖区由原来的四坊二十四保均并为八保,以后额定为编沿袭之,故过去洧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。民国时期洧川县辖六区,洧川称城厢镇。建国初期洧川仍设县,1954年长葛洧川两县合并,洧川称区属长葛县,1965年洧川公社划归尉氏,1983年改人民公社称乡,1988年改乡称洧川镇。现辖35个行政村,55个自然村,226个村民小组,10217户,46406人。除回族406人外其余均系汉族,共有52个姓氏。

洧川属尉氏西南部的高平地地带,大部为平原,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为北部岗陵区到东南部大平原的过渡地带,地形及土壤结构较为复杂,北部为沙岗属风沙土类,西部为低洼平川多为粘土,东、南部平原多为两合土。境内最高点在卜庄北岗海拔高度为90米,最低点在刘春桃村北海拔高度为70.3米。双洎河为境内最大河流,又是洧川与长葛县的分界河,流经镇境长度17公里,但在境内流域面积不大。杜公河横穿镇境北部,过境长15公里,其流域面积约占洧川总面积的80%。

农业小麦、玉米是该乡主要粮食作物,播种面积一般稳定在5.3和1.9万亩,平均单产达到247和292公斤。花生、棉花、烟叶为主要经济作物,播种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3.2%、16.3%和5.2%。1988年全镇作物复播面积达到116498亩。复种指数为185%,粮食总产2396,5万公斤,分别是1978年和1965年的1.7倍和3.5倍,农业总产值1500.6万元,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5%。.

洧川城隍庙

洧川城隍庙位于洧川镇城中心路北,据《洧川县志》载:该庙建于明初,正统五年(公元1440年)重修,在明嘉靖和清顺治年间又曾多次重修。庙内原有大殿五间,拜殿五间,东西廊房各二十五间,戏楼一座,寝

洧川南门

尉氏县西南五十里之洧川镇,金称宋楼镇,兴定二年(公元1218年)置县,建国后(1965年)并入尉氏。洧川镇历史悠久,古风犹存,古迹可寻。其南城门便是该镇一大景观。洧川城墙为明朝景泰元年(公元

总得票

洧川镇指数信息
  • 所在地:中国->河南->开封->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
  • 区划代码:2147483647
  • 区划代码前6位:410173
  • 人品密度:850 平方千米
  • 人口数量:4.70 万人
  • 邮政编码:153000
  • 面积:55.30 平方千米
  • 行政区类别:
  • 电话区号:0371
  • 车牌代码:豫A
洧川镇参与的榜单
榜单名 总票数 排名
榜单名 总票数 排名
点击展开更多洧川镇参与的榜单
相关百科
  • 没有相关数据
热投榜单
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