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,有着诸多优秀的文明遗产,而到目前为止,山东省共有697个非遗项目入列非遗名录中,那么山东的十大文化遗产有哪些呢?接下来排行榜123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!

山东省十大文化遗产

1、风筝制作技艺(潍坊风筝)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山东省潍坊市

 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,是当地人利用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术制作出来的一种风筝,因精湛的工艺和悠久的制作历史而闻名,被誉为世界风筝的发源地。2006年5月20日,风筝制作技艺(潍坊风筝)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作为一项非遗,它展现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。

2、锡雕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浙江省永康市、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

  锡雕是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锡作艺术,早在商周时期,我国的制锡工艺就已经相当成熟,制作出来的锡器造型丰富,装饰精巧,极具艺术性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。

3、山东大鼓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山东

  山东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,最早是用书鼓和两枚农具犁铧碎片击拍配乐,后来逐渐发展成完善的曲艺,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。2006年5月20日,山东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4、柳子戏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山东

  柳子戏是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,流行于山东、河南、河北等地,衍生于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,共创作出200余出传统剧目,600余支音乐唱腔曲牌,有着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和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。

5、山东琴书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山东

  山东琴书源于明代中期鲁西南菏泽地区兴起的一种民间小曲“庄家耍”,以花鼓为主要伴奏乐器,以唱为主,间有说白或对白,因产自民间,所以极具生活味,文化底蕴深受,对中国十大知名戏曲种类之一的吕剧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。2006年5月20日,山东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6、崂山民间故事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

  崂山民间故事是崂山人代代流传,集体创作的一种口头文学,最早发生于远古年代,蒲松龄的短篇小说《香玉》和《崂山道士》就受到了崂山民间故事的影响。崂山民间故事语言朴素诙谐,故事情节跌宕起伏,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。2008年6月7日,崂山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7、杨家埠木版年画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山东省潍坊市

 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传统民间版画,制作方法简单,有着色彩鲜艳、内容丰富的特点,同时年画题材与时俱进,反映出社会上的新思想,记录了中国的民间社会生活情况。2006年5月20日,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8、鲁锦织造技艺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山东省鄄城县

  鲁锦织造技艺是元明时期随着棉花的大面积种植,当地人将各种布料的织绣技巧融入其中而诞生的一种技艺。该技艺制作工艺复杂,需经过 72道工序制成,成品风格鲜艳亮丽,色彩对比强烈,给人一种豪放爽明的感觉。2008年6月7日,鲁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9、莺歌柳书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鲁西南、鲁南及豫东、苏北一带

  莺歌柳书由柳子戏曲牌【莺歌柳】演化而成,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,属于北方地方曲种,多为两人配合,一弹一唱,题材广泛,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。2008年6月7日,莺歌柳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10、山东花鼓

  遗产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  流行地区:苏、鲁、豫、皖四省接壤地区

  山东花鼓是山东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,源于宋代,在明代中后期广泛流传于苏、鲁、豫、皖四省,随着地域区分而展现出不同的流派。2014年11月11日,山东花鼓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